大理祥云旅游网
畅游祥云
定制服务
景点自选
24H服务

九鼎山

 二维码

九鼎山


   九鼎山是祥云当地的名山之一,最高海拔3117米,属横断山系云岭余脉,地势险要,因山脉九峰鼎力并峙而得名,又称“九鼎云峰”。
   大家都知道,鼎在古
ABUIABACGAAgq9_JqQYok-H_gwUwxBM4gg0.jpg代为煮食物之用,后面演变为权利的象征,在刻上铭文之后便有了歌功领德之用,是神圣的物件。由此可见,九鼎山也是个灵气十足的地方。

   光绪《云南县志》就有记载:“九峰突兀,望之簇如青莲。”九山巍日雄姿,终年缠绕山峰的云雾,在山间编延不止,山中有云,云中又有山。这九座以形命名的山峰,分别是禁足、狮听、揽霞、招鹤、峨眉、侍仙、中秀、递云、经台。作为祥云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九鼎山历来游人络绎不绝。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是九鼎山的“大子会”,届时会有很多游客和香客前往,相当热闹。


入山崖道
   “南无观世音哲萨”;“南无阿弥陀佛”。这两处刻字的年代己经无从考证,但是由此可推测自古以来九鼎山无疑是香客信众们的朝圣之地。这山中的灵寺-九鼎寺。在到达九鼎寺之前,山路两边能见到一些与当地山民们祈福祭拜有关的痕迹。
   古城墙、山神、五方财神庙山神,五方财神。

   所以这是一座小的山神庙。就在它旁边,可以看见一个小洞,里面有残留的鞭炮碎屑,这就是当地人祭拜时留下的。祭拜山神可以求得一方安宁。
石洞
   在山体的峭壁上有石台阶和铁链栏杆连通到往较大的一些洞口,有的台阶几乎成九十度,通行起来可不是那么轻松的。大家肯定很疑惑了,是谁修建了这些合阶,而石洞内又有什么呢?前面跟大家讲过九鼎山自古就是灵山宝地,这样的地方自然是僧侣们所钟爱的地方,也就有许多与佛相关的敬香跪拜之地,在这些山洞内就供奉着骑白象的普贤菩萨,骑青狮的文殊菩萨等佛像,而洞内因为常年累月的香火供奉已经被熏得泛黑,由此可见其历史悠远。
   另外,在上山的途中,大家有没有发现有的石缝中有直立支撑着的香棍、树枝,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是一种风俗,一般来敬香的人多为年长者,老人家自然是最希望身体健康,而香棍、树枝代表着腰,用它们来撑石,用以祈求腰好,撑住巨石腰就不会痛了,同时也寄托人们一种美好心愿,就像把药渣倒在路上被人踩了病就会快点好一样。

山泉龙潭
   九鼎山里原始古朴的山泉龙潭,龙潭不大,也不深,探头便可看见潭里的水。出水口与潭子中间有一座石桥连接,透过石桥古朴的造型和桥身上斑驳的文字,可以看出龙潭修造的年代之久远。龙潭身后还有一段石台阶,登上之后可以看见一条因水流而形成的小型峽谷,两旁的奇洞怪石,配以蓝天、绿树,形成了九鼎山的龙潭自然风光。龙潭边上小小的九鼎龙王官,正面画有龙王肖像,靛青色的云彩配上颜色鲜艳的水墨画,龙王的雄伟展露无遗,而墙壁一左一右各自画有一条吐水的青龙,模样惟妙惟肖。祭拜山神、土地神能够求得一方安宁;祭拜龙王呢,可以求得一方的风调雨顺。
九鼎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九鼎山上的山泉龙潭就是水与灵的代表,而建于此的九鼎寺建筑群则是名之有出处。在司业邑进士周臣所写的 《九鼎寺》诗中说道:“地斗山高水去东,谁扛九鼎如争雄?腾龙欲下长天碧,照岭初开旭日红。咫尺丹崖临北极…•”宇里行间可以看出,九鼎寺可用险峻如壁来形容,遥遥庇佑着山下的一草一木,芸芸众生。

   立于岩壁上的九鼎寺建筑群,造就了一幅派墨重彩的画卷,山景、谷景、洞景融于一体,在古老而智慧的山中,释义了人定胜天的信念,也诠释了人心向善(上)的信仰。早在唐代的时候,人们就在此兴建九鼎寺建筑群,到了明朝嘉靖年间,僧人明寂建有楼层五飞阁,后来又建了华严阁、智光寺、玉峰庵、龙泉寺、三教阁等,其中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九鼎寺南北双塔,在我们登上所有合阶之后,便可见到它们的真身。
南塔
   九鼎寺里的南北双塔之中的南塔。它建于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为四方形密檐式实心砖塔,通高7米,塔身每层的四个面都有盒洞一个,洞内放置有烧制而成的二十八宿造型各一个。而北塔与它相隔60米,立于大雄宝殿后山,一前一后,蔬立蓝天。
   大家都知道,塔是佛教文化的一个符号。佛塔一般兴建七层,七层佛塔又叫“七层浮屠”,浮屠是印度语“塔〞的音译。佛塔是用来存放佛经和佛骨舍利的,这些都是佛中大功德;而救人性命,佛认为比以上两个功德更大,因此就有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之说。佛塔,是古代高层建筑的代表,其用料精良、结构巧妙、技艺高超、类型丰富。

大雄宝殿
   佛寺里不得不提到的除佛塔外,另一个就是大雄宝殿。在南塔身后,有两层较为宽敞的平合,最上面一层之后就是大雄宝殿,殿前那棵梅子树也是古老得不知道多少岁了,梅树的铁骨龙姿与九鼎寺的百岁模样相互映村。
   大雄宝殿的肃穆、庄严代表了佛家的宁与静。我们眼前可以看到,匾额正上方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宇:大雄宝殿。它出自赵朴初先生的墨宝。这四个字在佛家里面也是有讲究的。“大雄”二字是对佛祖释迦车尼的尊称,其意为像大勇士一样无所畏惧。在九鼎山上,大雄宝殿是菩萨最多的一个殿,也是全寺佛事活动中心。大家可以看到殿门外门框上书写的对联:“宝刹重开五色祥云楼胜境;禅林肇始九鼎玉峰尽朝辉”。门框之上雕刻的荷叶、莲花、凤凰等图案也 与佛家迫求的境界相符合,殿内佛像姿态各异、惟妙惟肖。

北塔
   北塔与南塔遥遥相望。北塔比南塔晚建了七年,于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 建成,为六方形密檐式实心砖塔,塔檐用二层方砖叠涩出挑,通高6.8米。南北双塔在历史上有过几次维修,它们的完好保留,对研究当代佛教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观景石
   百闻不如一见,前往观景石,感受 “欲穷干里目,更上一层楼”,迎风领略祥云这颗 “滇西明珠”!大家有没有感到这里的空气湿润芬芳,是否感受到了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的愜意?这里是纵观祥云县城景色的最佳位置。
   放眼一望,是不是有唐代李白〝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惊叹?薄薄的云雱萦绕着如诗如画的祥云坝子,浓浓的绿海掩眏着现代城市的芳华,还有群山巍峨之姿,形态各异、变化万千,九鼎山真是一步一景、一步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