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祥云旅游网
畅游祥云
定制服务
景点自选
24H服务

普发兴先进事迹陈列馆

 二维码



普发兴先进事迹陈列馆


普发兴同志1936年出生在祥云县下庄镇的下庄村,是土生土长的下庄村人。普发兴同志从1987年起担任下庄村的党支部书记,在担任下庄村党支部书记20年的时间里,他获奖无数,荣誉等身。曾多次被评为祥云县优秀党务工作者。2003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村官、云南省十大村官、大理州劳动模范。2005年,被评为优秀基层干部、全国劳动模范。普发兴同志逝世后,中共云南省委追授他 “云南省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的荣誉称号,并投子“云岭先锋奖章”。普发兴同志对党忠诚,服务百姓,公而忘私,清正廉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这里展出的就是普发兴同志一生所获得的各种荣誉。

1987年,52岁的普发兴在乡党委的动员下毅然卖掉自家的拖拉机,放下了月收人三千多元的修理铺和运输营业,当了下庄村的党支部书记。普支书一生深爱着下庄村这片士地,他曾饱含深情地说:“这里是生我养我的热士,我在这块士地上出生、成长、入党、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是老百姓哺育我成长,我不敢忘掉根本,不敢忘记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正是这种对党、对人民的忠诚,让普支书时时刻刻把群众捧在手里、揽在怀里、装在心里,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群众的贴心人。也正是这种对觉、对人民深情的爱,让普发兴舍小家顾大家,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树正气,讲廉洁,用好手中的权力,做群众信得过的人。
   普发兴同志是小康路上的领头雁。普支书刚上任时,下庄村是
一个典型的“空壳村”,但在他的带领下,村集体经济如滚雪球般不断壮大,每年集体经济收入达40多万元。从此,下庄村由一个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电影《村官普发兴》再现了普发兴同志的感人事迹和高尚情怀,为我们留下了永恒的回忆,在这部电影的首映式上,有无数观众被普发兴的先进事迹感动得热泪盈眶。电影 《村官普发兴》中有这样一组镜头:普支书的女儿普裕珍在炼锌炉前阻拦,阿宝企图拉开她。她挣扎着扑向销车:“爹,爹…不能呀!为了整个炉子我借了好几万呢!你把炉子毀了,我靠什么来还债呀,爹”普发兴听着女儿的哭诉,流着眼泪把铲车还是向炼锌炉开去。村民们都怔住了。普裕珍跪到地上哭诉着:“我怎么这么倒霉遇上你这么一个爹呀,这么多年来,好事从来没有家里人的份…你当村支书这么多年,家里从来没有得到什么好处……………”一座座炼锌炉在裕珍的哭诉中倒塌。那些准备闹事的人也觉得无话可说,取缔土法炼锌才得以顺利进行。电影里头的这一切,确确实实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普支书一生情系教育千秋业,他虽然文化不高,但他对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认识比谁都深刻,在他的努力争取下,祥云四中的高中部终于落户到了下庄,祥云四中校长杨国旺动情地说:“祥云四中在征地和搬迁这两件事上,少花了国家几倍的钱。如果我们去协调,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这些很因难的事都被普支书承担了,他为祥云四中的发展做了那么多事,可他连饭也没吃过我们的一餐啊!〞随后在普支书的努力下,下庄镇又扩建了下庄小学,建起了祥云县首家村级幼儿园。
   普发兴同志非常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他常说:“钱袋子鼓了,脑瓜子不能瘪。〞在每年的春节期间,普支书都要组织村民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当了20年村党支部书记的普发兴同志,始终坚持严于律己,清正廉洁,他曾多次讲过这样的话:“我做不到的,大家可以不做;我家里人做不到的,大家也可以顶着不做。〞 老百姓心中有杆称,这一件件小事,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普支书经常跟村千部讲:“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当任村支书这么多年,普发兴带村干部到外地出差办事,吃的经常就是一碗米线、面条,有时就买几个馒头边走边吃。1993年,他带着村主任和会计到山东、上海、四川等地考察学习,整整27天,几干公里的行程,三个人就一直乘火车硬座。每到一个城市,要么走路,要么就坐客车,从没有坐过一次出租车,在北京三个人就合住30元钱一间的地下室。
   普发兴同志为下庄村奋斗了20年,为百姓服务了20年,他一生热爱群众、关心群众、体贴群众,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心里仍然装着群众。“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2007年3月28日,全国劳模、下庄人民的好支书普发兴同志永远地离开了他深爱着的下庄村这片热士,离开了他深深牵挂着的父老乡亲。“青山绿水共哀思,父老乡亲泪涟涟”,普发兴同志出殡那天,千余名下庄村千部群众潮水般涌向老普的灵堂,成片的痛哭声揪人心肺,82个花圈绵延半里…—位普通的村官走了,他耗尽生命的一分一秒,把乡亲们瑞在心里,把发展扛在肩上,他带走的仅仅是牵挂,却在爱戴他的群众心中铸起了一座永久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