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祥云旅游网
畅游祥云
定制服务
景点自选
24H服务

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

 二维码

1

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

王德三、王复生是祥云人民的优秀儿子,马列主义播火先驱,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觉员,无产阶级先锋战士,在国家和民族的召唤下,他们从爱国热血青年成长为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他们与敌对势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献身精神在中华民族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两边是部分国家领导人和省级领导为两位烈士的题词,这幅“碧血干秋、英烈万古” 就是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楚图南为王德三的题词,为了使两位革命烈士的精神在红土高原上代代相传,中共祥云县委、县人民政府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使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成为云南省 “红色传承”教育教学基地。

【第一展厅】王德三青少年时期先后在大理、昆明求学,1921年考人北京大学物理系预科班。1922年,经邓中夏介绍,王德三加人中国共产觉。1923-1925年,王德三在陕北地区积极宣传马列主义,培养了一批觉、团革命骨干,建立起了陕北地区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组织,播下火种,点燃了革命的火焰,陕西的咸林中学和陕西绥德第四师范学校是王德三曾工作和战斗过的方。王德三还曾在广州黄埔军校担任过政治教官。1928年,王德三正式作为代表参加中国共产党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次代表大会,这就是王德三在莫斯科用过的毛毯、皮拖鞋、白帆布衣服。1930年1月,中共云南省委成立,王德三当选为第一任书记。同年11月,由于叛徒的出卖,王德三在昆明被捕,12月英勇就义,年仅32岁。
【第二展厅】这幅题词“华夏英杰,一门三雄” 是云南省关工委副主任张宝三先生给王氏三兄弟的题词。王复生,是王德三的胞兄,1918年考人北京大学,在北京求学期间,他参与组织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北京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19年参加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1922年,党组织派遣王复生到陕西开展建党、建团工作,在陕西的咸林中学进行工作和战斗,,学生们亲切地称他是一位“有道德有学问的先生”。1926年,王复生身负重任回滇“倒唐”,促成了1927年云南 “二六政变”,结束了唐继尧在云南的统治。此后,王复生到达黑龙江,以《黑龙江民报》为主要阵地,把手中的笔变成武器,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斗争。1936年,王复生在黑龙江不幸被日军先兵队逮捕,日军对他进行残酷的刑讯逼供严刑拷打面前,他视死如归,始终严守党的机密,同年8月15日王复生在齐并哈尔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40岁。这就是王复生烈士在齐齐哈尔烈士陵园里的一个铜像,从他的眼神里流露出来的是面对凶残的敌人视死如归,对曲折的萆命充满了信心!
【第三展厅】王德三、王复生祖父:王榛,这是蔡元培为王榛题词:“年弥高,德弥邵。”赞美王榛随着年岁的增长,他的道德和精神也是越来越高尚。王德三、王复生父亲:王之溎,父亲精明能千,心胸开阔豁达,他让自己不能实现的愿望奇托在儿子身上,王德三和王复生从进京求学到走上革命的道路,与父亲王之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王德三、王复生三弟:王馨廷,14岁入京求学,在反对北洋军阀的学生运动中负伤,16岁不幸牺牲。郭焕章是王复生的妻子,婚后夫妻相濡以沫,为革命事业双双奔走于大江南北。王德三的妻子马冰清出生在盐津县城一个商人家庭,曾是滇东北第一位妇女解放协会会长,第一位共青团员和团支部书记,她与王德三从认识到结婚再到死别只有短短的两年时间,王德三非常爱他的妻子马冰清,在狱中给父亲的遗书中写道:“儿最不放心的,就是那热爱难舍的媳妇,她为儿受尽了人世的苦难,我爱到她的每一根发。〞非常感人,催人泪下。1930年,由于叛徒的出卖,国民党当局逮捕了怀有身孕的马冰清,在狱中受尽百般折磨,但她坚贞不屈,沉着应对,在狱中生下了她和王德三的儿子王纪中。王德三牺牲后,马冰清带着儿子王纪中(也是王德三唯一的后代)在云南各地以教书为生。但更不幸的是,1937年,在寻甸教书途中,王纪中被狂犬咬伤,因得不到及时医治而不幸身亡。
【第四展厅】周恩来对王德三的评语是这样的:“王德三等烈士是革命的好同志,他们牺牲得很英勇。”从这个评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革命烈士精神的崇高和伟大。展柜里面展现的是有关王德三、王复生烈士的一些书籍、信件和荣誉证书。
【第五展厅】这个展厅所在的位置是整个四合院最重要的位置,当地居民用它来供奉祖先,称之为 “家堂”,当地政府对故居进行了原貌恢复。
【第六展厅】这个展厅里展示的是部分领导和著名书画家为了缅怀两位烈士而创作的一些书画作品。